中國共產黨新聞網>>綜合報道
分享

170家海外企業和27家機構連續8年參展

“進博會是展品變商品的高效轉化器”

本報記者 劉書文 裴苒迪 吳 凱

2025年11月09日08:23    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222

點擊播報本文,約

  從2018年到2025年,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走過八載光陰。這8年,170家海外企業和27家機構從未缺席,成為8屆進博會的“全勤生”。其中,不少“老朋友”參展規模逐年擴大,展出形式持續創新。進博會見証著參展企業深耕中國大市場取得的豐碩成果。

  參與進博、見証進博,並受益於進博。進博會的“朋友圈”不斷擴大,“含金量”持續提升,成為中國踐行開放發展理念的生動注腳。

  大市場成就新發展

  五彩繽紛的唇膜,香氣清新的洗發水,環保設計的面霜……愛茉莉太平洋攜旗下七大品牌、近300件展品亮相,包括20余款中國首發、百余款中國首秀新品,吸引不少參觀者。

  今年,愛茉莉太平洋繼續加碼中國市場。“進博會是展品變商品的高效轉化器。我們堅定看好中國市場,努力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和服務。”愛茉莉太平洋相關負責人許達仁表示。

  位於農食產品展區的樂斯福也是進博會“全勤生”。8年來,樂斯福在中國的投資和業務表現均有顯著增長,更借助進博會強大的平台效應實現了跨越式發展。“僅第七屆進博會前3天,我們就舉行了17場集中簽約儀式,達成了涵蓋市場、研發、產品等多個層面的合作。”樂斯福相關負責人介紹,今年,企業帶來了多款針對中國市場研發的新品。

  從2018年的36平方米小展位,到2025年的180平方米大展台,聊起連續8年參展的經歷,德國水處理品牌漢斯希爾中國公司相關負責人唐鵬說:“通過進博會提供的廣闊平台,企業不僅實現了展品變商品,還實現了從民用到商用的突破。”

  促創新,增強投資信心

  進博會持續激活創新動能,讓中國大市場真正成為全球創新的試驗場、利潤場、應用場,進一步堅定跨國企業扎根中國的信心。

  艾默生在中國建立了15個制造運營基地、8個研發創新中心、2個系統工程中心。“我們在中國研發的產品,不僅能滿足本地需求,還為全球市場提供支持。期待通過進博會,展示企業在自動化與軟件領域的先進能力,與各方開展深度技術對話。”艾默生相關負責人王毅峯表示。

  從達芬奇手術機器人到Marie立式粒子治療室內系統,從慢病領域的研發到細胞治療的突破,參加進博會以來,開放創新始終是復星醫藥展示的關鍵詞。“依托進博會,復星全球創新成果持續落地,未來我們將繼續推動更多前沿創新在中國落地生根。”復星國際董事長郭廣昌說。

  本屆進博會,“全勤生”豐田與小馬智行合作開發的量產版無人駕駛新能源汽車首次亮相。該款車型已開始路測,將於明年在國內主要一線城市投放千台。“進博會為外資品牌提供了廣闊發展平台,也為我們合作創新研發創造了良好條件。”豐田中國品牌營銷部部長徐一鳴說。

  另一個“全勤生”大眾汽車攜手上汽、一汽與江淮汽車,持續推動本土研發技術成果落地。大眾汽車集團(中國)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:“我們將堅定不移深耕中國市場,持續投資強化本土研發實力。”

  搭橋梁,贏得新機遇

  作為全球共享的國際公共產品,進博會堅持與世界共享發展機遇,不僅幫助外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,也為中國商品走出去搭建橋梁。

  連續8年參與進博會的歐萊雅用一個個新產品、一項項新合作,展現對中國市場的堅定信心。“進博會既是經貿交往的橋梁,更向世界傳遞著中國共享機遇、共同發展的理念。”歐萊雅集團首席執行官葉鴻慕表示,企業已提前預約了第九屆進博會的入場券。

  本屆進博會上,正大集團組織20個業務板塊的231款產品參展。“我們首次引入多款泰國產品,豐富中國消費者的餐桌。”正大集團農牧食品企業相關負責人薛增一說,“作為一家跨國企業,集團也為更多中國商品出口海外提供助力。”

  “深耕中國”成為企業不斷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關鍵,進博會持續發揮國際採購、投資促進、人文交流、開放合作四大平台功能,讓越來越多企業深耕中國市場,書寫全球共享中國機遇的生動故事。

  (本報記者巨雲鵬參與採寫)

  《 人民日報 》( 2025年11月09日 07 版)

(責編:唐宋、梁秋坪)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微信“掃一掃”添加“學習大國”

分享到:
推薦閱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