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共产党新闻网>>党史
分享

今天我们应该向夏森同志学习什么?

中国社会科学报评论员

2025年09月05日09:30    来源:中国社会科学网222

原标题:今天我们应该向夏森同志学习什么?

 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,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国家向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战士、老同志致以崇高敬意。今年102岁的夏森就是这样一位老战士、老同志!

  夏森同志在漫长的岁月里,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抗战老兵的家国情怀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。2021年,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夏森同志颁发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证书。近日,她又获颁“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”纪念章。今天,我们应该向夏森同志学习什么?

  学习夏森同志爱党爱国、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。夏森同志14岁奔赴延安,参加革命事业,15岁加入中国共产党,历经抗日战争、解放战争,始终将个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之中。新中国成立后,夏森同志主要从事文化教育和外事工作。党和国家有需要的时候,夏森同志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,通过交纳特殊党费等形式为国分忧、为民解难。我们向夏森同志学习,就是要学习她对马克思主义矢志不渝的信仰、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,自觉把个人职业追求与党和国家事业、人民关切期盼紧密联系在一起,立志为党分忧、为国尽责,为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勇担职责使命、贡献智慧力量。

  学习夏森同志不忘初心、情系人民的真挚情怀。夏森同志心系生活困难学子。从2006年开始,她持续资助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和贫困家庭孩子,向陕西省丹凤县和江西省上犹县捐资助学,倾尽毕生积蓄设立“夏森助学金”。在资助贫困学生时,她强调:“资助的学生不光要看他考入的是几类、几本大学,主要看他的思想道德表现,资助的学生必须热爱祖国!”这种注重品德教育的理念,深深影响着受助的学生们。在全国脱贫攻坚战打响时,夏森同志以实际行动响应党中央号召,尽己所能捐资助学、扶贫助困。我们向夏森同志学习,就是要学习她始终心系群众、服务人民的崇高情怀,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,把学问写进群众心坎里,努力多出经得起实践检验、人民检验、历史检验的研究成果。

  学习夏森同志淡泊名利、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。在获得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称号后,夏森同志表示,“我只是坚持做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,尽我所能帮更多孩子受教育,而我做的,还很不够”。夏森同志无私奉献的事迹,充分反映了一名共产党员看淡名利、无私无我的崇高境界。我们向夏森同志学习,就是要学习她大爱无边、忠诚奉献的精神,坚守正确的人生信念与价值准则,在学术研究中耐住寂寞、潜心耕耘,在利益诱惑前坚持原则、守住底线,在学习工作中刻苦钻研、久久为功,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。

  学习夏森同志艰苦朴素、克己奉公的高尚品质。无论生活在什么年代、什么条件下,夏森同志都始终生活俭朴,吃穿用度“够用”即可,这与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、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形成鲜明对比。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,夏森同志所穿的衣服被曾资助过的师生认出,正是15年前她到学校考察时所穿。她在日常生活中如此省吃俭用,令人难以置信。夏森同志捐赠的助学金,全部来自她和爱人的离休金和生活费。虽然她舍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,但是对捐资助学却慷慨解囊。我们向夏森同志学习,就是要学习她艰苦奋斗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和精神品格,传承弘扬中华民族同舟共济、守望相助的传统,不断提升抵御腐败、防范风险的能力,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学术环境。

  “风霜历后含苞实,只有丹心老不迷。”百岁老人夏森同志的家国情怀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,本色依旧。今天,我们应当以夏森同志为榜样,在为人、处事、治学等方面,从大处着眼,从小处着手,坚定理想信念,牢记初心使命,锤炼坚强党性,为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,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、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。

(责编:刘圆圆、万鹏)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微信“扫一扫”添加“学习大国”

分享到:
推荐阅读